花落片片--憶『輪』緣 2012.02.20惠蒙登載於聯合報
某天在網路上搜尋與「脊髓損傷」相關的資料,竟然找到一段陳年往事的新聞報導影片,內容是記者訪問當年一票脊髓損傷的朋友奮鬥歷程。回首來時路,酸甜苦辣隨風而至;文思泉湧有如神助,莫名衝動激勵著我提筆追憶當年。
不同族群和樂融融 難兄難弟共同習藝
約莫在民國81~85年間,在某個因緣際會中,我和一票同是脊髓損傷的難兄難弟,相聚於好友小朱創立的「莫名石藝工作坊」,從事石壺的打磨加工,自立自強拼經濟。
前半年,小朱趁著朱老爹(是我們最尊敬的老爹),返鄉探親期間,將老爹停擺多年的豬圈,約 兩百坪 左右的場地改建為工作坊,當年還因此引起頗大的家庭風波。弟兄們雖然坐著輪椅,但是我們想方設法去克服身體障礙所帶來的不便,拿著大小榔頭,打掉原本圍欄用的紅磚矮牆,將磚頭三、五塊搬著放在腿上,再推著輪椅一趟趟像螞蟻搬家清理掉;而天花板的油漆、水電裝設,則藉著家人、朋友的幫忙或雇人協助。幾台簡單的二手機具、數盞明滅疏落的照明設備,工作坊也就在萬般克難中草創而成。
話說英雄來自四面八方,也曾經集聚了約一個步兵班的兵力。成員有來自泰雅族、阿美族、平埔族、布農族、排灣族、還有『白浪一族』(附註:「白浪」是台灣原住民對平地所有族群同胞的共同稱呼。),可不是『擺爛一族』。和樂融融共處一室,堪稱族群融合的最佳寫照。
業務漸上軌道後,當然還是以努力奮鬥拼經濟為主,也有外派人員去精進學習彫刻石壺技能者。弟兄們也在日常生活中安排值日生,輪值者工作空檔需負責採買、煮飯、打掃環境;「行也輪椅,坐也輪椅;除了輪椅,一切自理!」是弟兄們培養出來的默契。
當初好友小朱會成立『莫名』的理想,是期待藉著大家共同的生活與習藝,從工作中學習來實現「自助、互助、人助」的理念,進而幫助中途受傷的朋友學習獨立生活,縮短其社會適應期,至此堪稱漸入理想佳境。
由於克難起家一切從簡,除了類似部隊的大通舖供夜晚安頓外,其餘從缺,真可謂家徒四壁。因為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就是下半身毫無知覺,再加上大理石燭台、手把、衣架、菸灰缸的加工打磨必須用水,就算穿著防水工作服,每天難免一身濕淋淋。且長期久坐必然造成褥瘡的產生,當時,經濟困頓的弟兄們買不起高品質的氣墊設備;因此,有段時間弟兄們輪流進場大修,還好花蓮慈濟醫院就在附近。
實際盤算下來,弟兄們的工作付出與成本效益並不成正比。從大理石燭台、手把、衣架、菸灰缸的加工打磨,一直到後期專精於石壺的加工打磨。薪資採按件計酬方式,其中百分之廿五需負擔材料、水電、伙食等共同費用,剩餘百分之七十五,則為每人的所得淨額;每個人每月平均為七、八仟左右。直到一年後,「工作坊的營運基金有了六仟多元的結餘」,弟兄們終於興奮地感受到轉虧為盈的成就。
遇貴人傾囊相授 苦盡甘來略有成
還記得朱老爹和朱媽及全體家人,對弟兄們也是疼惜有加,朱媽會熱心幫忙張羅讓弟兄們感受著美味可口、溫馨滿滿的餐飲。風雨天屋頂、門窗、環境四週的擋風擋雨的關照,登高上屋頂修修補補等,當老爹發現需要幫忙時,可是二話不說馬上辦。對這一票輪椅族而言,老爹可是等於弟兄們的『幫腳』,讓弟兄們感受到全家人溫情滿滿的扶持。
某天,為了工作轉型,弟兄們召開『輪椅族國民大會』研商國家大事;因為打磨大理石燭台、手把、衣架、菸灰缸的工作,除了每天都得「濕身」之外,還有「職傷」後遺症;例如為了軟化大理石材質,必須經稀釋鹽酸浸泡兩天後,才能上機台打磨加工,機具旋轉帶來水花四濺,當衣服濕透時也含著鹽酸成份;工作中難免有些大小傷口,以致於造成弟兄們傷口惡化、甚至褥瘡的產生。
因此,弟兄們決議轉型為「石壺加工」,承接的石壺打磨工作屬最後階段的加工,全程皆為乾式作業,只有最後的修飾檢驗有用到水,對弟兄們而言可謂『脫離水害』。
有幸,商請到石壺業界具有慈心善念的數家老闆們,願意毫不吝惜傾囊相授,弟兄們再次遇到貴人扶持。弟兄們同心協力、刻苦耐勞、從頭學起;起先約有三個月並無收入,甚至於不小心將石壺磨壞了、摔破了還得賠錢;也曾經於寒風刺骨季節,因指甲縫間的凍裂傷,以致,工作中邊磨石壺邊鮮血直流。
工作空檔時一起出門訪友、遊山玩水,平時到南濱公園逛夜市、假日到北濱放風箏。就靠著其中一位弟兄的三輪機車以大車拉小車方式上路,當年在花蓮市區偶而會看到一部機車拉著手推輪椅,或電動輪椅拉著手推輪椅便是弟兄們的超克難演出,危險動作叔叔有練過地,小朋友可不要學。
當年正趕上流行風潮,景氣時機正好,勤勞加上刻苦之下工資也能呈數倍成長;弟兄們全部從輪椅族升格為三輪機車族,台8線走中橫到天祥、台9線往北到清水斷崖、往南到瑞穗、台東,台11線看鯨魚噴水及193縣道自月眉到秀姑巒溪都留下過弟兄們遊山玩水的「輪跡」。
承蒙老天厚愛、弟兄們終於苦盡甘來,藉此微薄工資積少成多,口袋不再空虛;有帶回家讓家人改建屋舍、貼補弟妹學雜費者,有按月帶給媽媽當零用金者。筆者亦存到一筆「幸福成家基金」分期付款購屋置產,也找到一位夜間部同學,決定牽手過一生。弟兄們雖稱不上「脫貧致富奔小康」,但個個也都算是「歷盡滄桑略有成」。
弟兄們多年來勞雁紛飛、陸續凋零、壯志未酬;老爹亦於今年初跨鶴仙鄉、道範長存,走筆至此不勝噓唏!!